訪問:
蘋果在線商店(中國)
Jony Ive 和 Tim Cook(圖自:蘋果官網)
Malcolm Owen - Magic Mouse 2:
整體而言,Magic Mouse 2 是一款經過特別精心設計的鼠標。這款外設有著相當討喜的外形,重量控制不錯,且內置了可充電電池。
充電中的 Magic Mouse 2(題圖 via Apple Insider)
然而對于最終用戶而言,你并不能邊充電邊使用 —— 因為它為了美觀,而將充電接口設計在了底部。
即便只需不到 1 分鐘的充電時間,即可增加一定的續航,但期間用戶只能干瞪著眼,遇到急事就更讓人抓狂。
盡管許多外設制造商都將無線鼠標的充電口設計在了前方,以方便用戶連線使用(且不影響美觀),但 Magic Mouse 2 卻依然固執得讓人想砸了它。
1998 年發布的初代彩殼 Mac
William Gallagher - 初代彩殼 iMac:
在液晶顯示器還沒普及的年代,‘大屁股’CRT 顯示器還是主流。不過 1998 年的初代彩殼 iMac,也是有人喜歡有人恨。
Mike Wuerthele -“冰球”鼠標:
蘋果的圖形 UI 和指點設備,在計算機發展史上算是比較早的先行者。但從 Lisa 到 Mac 時代,該公司也不是沒有犯過錯誤。
在蘋果原裝ADB 鼠標之后發布的 AppleDesign 鼠標并沒有收獲期待的好評,而它的繼任者 —— 隨 iMac 一同發售的‘冰球’鼠標卻是更加可怕。
初代藍白冰球鼠標
圓滾滾的外形缺少適當的尖端向上突起,沒摸到時很難判斷哪邊才是朝前的(按鍵也不好辨別)。萬幸的是,消費者還有第三方配件可以選擇。
后來蘋果在鼠標按鍵上加了個提示(類似在 Apple TV 遙控器的菜單按鈕周圍放置一個凸起的圓圈),但實際體驗并沒有多大提升。
最終它被蘋果的光學鼠標所取代,后者有一定的進步,但距離完美仍有一段距離。
12.9 英寸 iPad Pro + Smart Keyboard Folio
Andrew O'Hara -“智能鍵盤保護套”:
作為初代 iPad Pro 智能鍵盤保護套的忠實用戶,大家紛紛表示很喜歡它的打字手感,拆卸的過程很是輕松、看劇時的支撐也很是出色。
然而蘋果隨 12.9 英寸 iPad Pro 推出的第二代智能鍵盤保護套,似乎又有些矯枉過正。
與第一代產品相比,Smart Keyboard Folio 智能鍵盤保護套強行帶上了后殼,而不僅僅是一個選項。
結果是增加了三代纖薄 iPad Pro 的體積,帶上 Smart Keyboard Folio 的 2018 款 iPad Pro,竟然比上一代還厚。
如果不將鍵盤拉出來,就不能單獨為 iPad Pro 提供支撐,導致需要占用巨大的桌面空間。
當將鍵盤收納折疊到 iPad Pro 的背面時,用戶捏到按鍵時會有一種尷尬的體驗 —— 軟得有些奇怪。
對此,希望無愛的設計團隊能夠在第四代 iPad Pro 上吸取教訓,為消費者帶來更切實際的改進。
三代 iPod Shuffle,正反兩面不同天。
Amber - 第三代 iPod Shuffle:
相信在推出第六代 iPod nano 之前,很多人都對 iPod Shuffle 沒什么興趣。
盡管大家渴求一部小巧便攜的 MP3 播放器,但第三代 iPod Shuffle 的背面實在太空白了,與正面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使用上,三代 iPod Shuffle 的大小與 USB 閃存盤相當,插上耳機就能用。設備本身帶有控件,支持順序或隨機播放,同時支持線控操作。
與二代相比,很多人吐槽三代 iPod Shuffle 在設計上是個大倒退,畢竟擁有矩形外觀的二代產品不僅支持口袋夾片,還帶有能夠輕松切歌和調節音量的撥輪。
功能上,如果用戶只有一副支持三鍵式線控的耳機,那搭配三代 iPod Shuffle 的體驗將是相當糟糕的。
除非學習一系列非直觀的點擊操作,以便在一系列隱形菜單中導航,否則用戶將無法控制他們的音樂。
萬幸的是,一年后發布的第四代 iPod Shuffle 終于加以改進。作為二代產品的笨拙升級,它還拓展了產品的顏色范圍,使之成為了 iPod 家族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之一。
相關文章:
一個時代結束:Jony Ive 留下的蘋果印記
彭博社:4 年前Jony Ive就開始剝離蘋果業務了
庫克致信全員贊艾維:他的伙伴將繼續捍衛蘋果設計